Coursera 課程系列:如何對抗憂鬱症。
--
這一堂課是Wesleyan University 不正常心理學系列的最後一堂課: <Creating Behavioral Change>。其中第三個禮拜的課程:behavioral activation,我覺得特別重要, 剛好符合時事,真的是有學以致用。
首先我們要理解,所謂的憂鬱症就是一個 “reinforcement learning” 的惡性循環。比如說因為覺得很痛苦所以就賴床,賴床以後覺得自己好糟糕所以就更痛苦,更痛苦就更賴床… 等等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有過的經驗,Coursera 這堂課就是教我們用 behavioral activation 等行為心理學提倡的方法來打破憂鬱症這個循環,也有文獻指出,行為治療 ( CBT ) 的效果比藥物或是諮商來的更好。
行為治療為了打破憂鬱症的惡性循環,會先了解患者的在沒有生病的情況下的生活,來制定一些簡單的近程目標稱作 SMART goals: specific, measurable, attainable, relevant, and timely。我認為specific 跟 relevant 尤其重要。比如說,如果一個人平常就沒在運動,結果要在鬱期的時候突然要運動,就顯得這個目標不夠 relevant,那”運動”也顯得不夠specific,怎樣才算運動?走路算不算運動?所以以我來說,如果我平常有在打球,可是鬱期的時候我真的沒辦法,那麼 ”下午去附近特定的公園走一圈”,就會符合我的SMART goal。當我真的有走一圈時,我就會覺得自己有完成目標,連續完成目標後,就會開始有好棒棒的感受,就可以打破惡性循環。
如果情況很嚴重,真的什麼都不想做的時候,我們也會藉由藥物的幫助。我個人的經驗是多巴胺或血清素好像都沒什麼顯著的效果,反而會讓我有一種,嗚嗚嗚我是個要靠藥物生活的人,不過如果真的需要點什麼來 “kickstart” 正向循環,在醫生專業的建議下服用藥物本來就跟感冒一樣不是什麼大事。
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走出憂鬱症後,我認為預防憂鬱症的最好方式就是建立很多正向小循環,以我而言,我覺得早起,運動,幫植物澆水,看幾分鐘的 Coursera 就會對我很有幫助。在我工作崩潰,打牌輸錢,壓力暴食,世界末日的時候,我會覺得,起碼我今天有早起了,有運動了,有幫植物澆水了,有在學習了,我好棒棒我不是廢人。加入看書看影片等是為了預防下雨的時候我的小循環就會被打破,所以下雨我通常心情會很差,但是起碼有這些東西會讓我能夠維持生活的品質。也就是說,中年的我得到的結論是:透過 <原子習慣> 等方式,如果我的生活越規律,越有很多正向小循環,我就越不容易受憂鬱所苦,真的鬱期的時候我也有容易制定 SMART goal的方式來突破,我不是什麼專業的心理醫生,我只能從我的角度跟我閱讀的內容,給需要幫助的人一些建議,也歡迎大家加入我的 Coursera 之旅,幾分鐘幾分鐘每天看一點點其實很有成就感。